童年的回憶是從食物開始的。六歲那年的暑假,母親把我由廣州用內河船託運到澳門。在船上吃了頓午飯,飯盒中央放著半邊鹹鴨蛋。鮮紅油潤的蛋黃、义燒,放在香噴噴、潔白無瑕的米飯上、令人垂涎。雖然是一個人在途上,吃著喜歡的飯菜,還是感到了安慰!
澳門位於濠江入海口鹹淡水交界,海產河鮮,豐富肥美。父親不光嗜食,廚藝又了得,就是當時家計艱難,衹能就地取材,還是讓我們可以嚐盡羊城名菜與順德家鄉美食。九歲時隨同父親移居香港。1980年代,香港經濟全面起飛,成為亞洲其中一個發達的城市,並與南韓、台灣及新加坡合稱「亞洲四小龍」。在這個中西薈萃的「美食天堂」,吃不盡來自五大洲七大洋的好東西。
「秋風起,三蛇肥」。立秋以後,一直吃到新一年的元宵。菊花三蛇羹、黑草羊肉煲,配上臘味糯米飯,百吃不厭。立冬之後,除自然食物以外,母親還會加上藥膳進補,強身健體。薑母鴨、藥燉排骨、當歸鴨、燒酒雞等等,都是那時我們嚐到的藥膳。
此外,用何首烏、黨參、黑棗、枸杞、黃精、龍眼肉等藥材及雞肉燉煮的雞湯,更是冬天不時喝到的。據中醫說這個湯水,不但益氣養血、補養肝腎、黑髮,改善頭暈目眩,手足冰冷及腰膝痠軟等症狀,還具有延緩老化的功效,最適合一家享用。不過,要是補過了頭,孩子們尤其是男孩子是會口乾舌燥、口腔潰瘍、流鼻血、便秘的。
父親嗜食,還愛睡。「藥補不如食補,食補不如睡得好」,是他午睡或晚寢前經常說的話。在寒冷的夜裡,雙腳保持溫暖是睡得好的必要條件,所以他在上床前先會用熱湯泡泡腳。當然,拋開思緒,放寬心情,對睡眠質量也大有幫助。沉沉睡去,進入夢鄉。宇宙能量自然流入身體,源源不絕地為身體細飽進行修補更新提升等工作。這比吃甚麼都要強。所以說「睡眠是無意識靜坐,靜坐是有意識的睡眠」。
但是,吃得好,睡得足,就可以健康快活過日子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