臥遊天下


父親年幼早怙,由年紀老邁的姨婆帶大。家徒四壁,沒有能力進學堂讀書,祇是在義學呆了三年。所以,對我們讀書識字,非常重視。「祇要你們讀得上,父親無論如何都會支持」,是他經常鼓勵我們兄弟姐妹說的話;而且,他對學習成績好的子女也比較好。

父親雖然從來沒有離開過中國大地,可是在我順利完成大學一年級學習的暑假,卻讓我往外邊走走,好增廣見聞。「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」,是他作出決定的主要原因。而他自己,就祇是臥遊天下,「秀才不出門,能知天下事」了。

父親喜歡坐在靠背椅或者臥在牀上看書。他祇會看正體漢字,閱讀通俗的筆記、章回小說。知天下的途徑,是喝早茶的時候讀報,跟朋友天南地北,無所不談。讀到感興趣的報導、評論或者專欄文字,他會跟我們分享,並且教導我們「家事國事天下事,事事關心」。

午飯或晚飯時會聽聽收音機或者看看電視新聞報導,此外,還會看些資訊性的節目,好像今日的國家地理歷史等;午晚或晚上就寢前會看點書刊雜誌。

父親最愛讀的是《說岳全傳》、《西遊記》、《三國誌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及《聊齊誌異》等明清筆記小說。童年時他給我們轉述,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,就是出自《說岳全傳》「虎騎龍背,氣死兀朮,笑死牛皋」。印象深刻的原因是:氣固然會死人,殊不知,笑也是會葬送性命的。

之後,每每聽聞或者看到新聞報導,有人中了巨額彩票、竹戰糊了13么、獨子新翁喝著新抱茶,樂極生悲,笑死了!才明白為甚麼中醫師認為,開心歡笑也是傷身的!

講究養生的人,修持的是平常心,練習對情緒波幅的控制,落差不要太大。黃帝內經就有「怒傷肝、喜傷心、思傷脾、憂傷肺、恐傷腎」的說法,說的是「七情六慾」都會導致對身體的傷害。心如「平湖秋月」,也許便是「平常心」的具體形態。普通人如你我,可以通過靜坐(Meditation)達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