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年來家國‧文化災難


登臨八達嶺長城後,回到末代皇朝帝都北京城,是個人整個遊程收穫最豐碩的一天。

早上逛王府井大街,文革期間居民把她叫做人民路。大街是自明代以來,紫禁城東政治、經濟、文化薈萃的走廊。明朝永樂十五年在街的東邊建設了十座王府;晚清期間,那個地區的王公、貝子、貝勒府第有13家,軍機大臣宅第11家,如果加入各部尚書及正二品以上官員居所,數目更為可觀。可惜經過歷「五」年浩劫,眼前所見,幾近於顆粒無存!

東安市場是有罩棚的「胡同」。那是一條帶天棚的胡同,雖然是大白天,也祇是透入暗淡的光線。胡同兩側是一間間店鋪,中間有幾張巨大的長木桌,桌子的四周有木圍擋板,上面吊著燈泡照明,桌上放满書籍任人挑選。

走近去瞧瞧都放了些甚麼?令人大喜過望的是一大面積的綫裝書!當中有全套的傳統經史子集,也有祇餘下三數冊的殘本,甚或孤本。自然的反應是傾盡囊中所有,換來了司馬溫公(光)稽古集兩冊、管子全四冊、荀子全六冊、臨川集全二十冊、歐陽文忠公全二十冊、王應麟困學紀聞全十冊、史記探源兩冊、陸士衡(機)文集及少陵(杜甫)新譜。

深感可惜的是,石印的全圖大字三國志演義祇是找到前八巻的六十回,後面的半部就失去了踪影。更可憐的是影乾隆壬子年活字本百廿回紅樓夢,帶回家的僅得第十三冊。往後的日子裡,雖然搬了幾次家,甚至移居加國,物件散失無數,但是這批書籍卻一本也沒有失掉,當然也再沒有機會增添了!

午飯後拜訪了民族學院,見著幾位穿戴民族服飾的學員。心裡覺得奇怪,莫非這些就是他們的校服?然後見著了《寄小讀者》原名謝婉瑩的作者冰心和她的伴侣吳文藻。雖然70以上的年紀,依然清新雅潔,跟想像之中並無二致。

冰心俩口子曾經遭受紅衛兵批鬥,深受衝擊,不但被抄家,並且被打進「牛棚」;年屆70的冰心,被下放到湖北咸寧的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;直至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前,冰心與吳文藻才返回北京。跟兩位老人家會面傾談期間,對他們歷劫歸來的感覺倒是一丁點兒也沒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