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錦緣‧入鄉隨俗


九七年的夏天,壹家四口在繁花競秀的萬錦巿安居立戶。我們是在最東端一個友好和睦的社區建立家園的首戶華裔移民。左隣係日裔加人,後院栽種了兩株櫻花,夏天送來吃不完的櫻桃;右里是以足球聞名世界的德裔植鎮移民。隔著籬笆的後院是個世代以務農為生的意大利後代。先祖在初來時開了個農場,甚麼東西都會得興築維修保養。

落地還未满月,就買了這間兩層高的獨立屋,一住便是廿二年。這是萬錦的原始社區,走路到博物館祇要45分鐘。要到萬錦道正街,也祇是20分鐘。區內有公私立幼稚園、小學和中學,以英法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俱全,是個典型的楓葉國社區。

房子建成經已20年,門前的路亦成長為林蔭道,兩旁整齊地排列著高齡大樹。清晨傍晚時分,雀鳥的歌唱與呢喃,清醒混沌的心靈。背後是第九街,還是田野連綿,芳草遍地,那個年頭,整個萬錦選區僅有63,000多人。上班上學的日子,早上九時至下午三時,在門前坐上一個小時,也不會見到幾個路人走過。

安頓下來,便聯絡同窗好友,希望瞭解風土民情。我們這些遲來的新移民,有幸得著先來者的庇蔭。香港中文大學安省校友聯會,名列通訊錄的同窗,數目早已超越600!不過,馬上聚舊的還是中學時代,為攻入大學,聚在一起苦讀三年的少年遊。俩口子在台灣大學畢業後,便遠走加國立業興家了;他們不斷寫信勸導我們遷地為良。

第一個忠告是識人比識字更為重要。這是個多元種族及文化匯聚的國度,鄉里情誼緊緊地連結來自不同地域國家的人。以英法意德為首的西歐裔人,傳統上被尊為主流社會,其次是北美洲加美裔人,再次是來自全球各地的人,被譏為三等公民。原住民就不知道是積極優待,還是積極歧視,地主變作客人!

聯邦省巿三級議會由主流社會主導,國會山莊、政府機關、本土及跨國商業機構亦然。華裔加人大多開超巿酒樓餐館茶室洗衣房,印裔多從是電子及傳訊科技業務,韓裔專攻通宵營業的便利店與加油站,非拉裔多數充當房屋基建工人。祇要有鄉里提攜,在這長期人手不足的聯邦,尋求溫飽易如反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