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聯邦大選結果,加拿大倖免於江山一片紅!
自由黨黨領祇能準備籌組個少數政府,且看她可以存活多少時候。自由黨候選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比較多的席位,全然是錢作怪。自由黨2015年主政以來,不止連年提赤字預算,財政年度告終,國庫收支赤字居然老是比較預期還大!
然而,今回大選,聯邦自由黨大力宣傳的競選綱領卻依然故我;用「先使未來錢」一句話足以概括;大灑金錢對國民作出種種福利承諾,對龐大赤字毫不在意。看上去是人人受惠,實質上係「羊毛出身羊身上」。我們卜居「萬稅」之國,生活「艱難大」。稅前年收入在$100,000或以上的受薪階層會在報章上名題「金」榜,惹人艷羨。此所以加拿大多的是行商坐賈和自僱人士,因為大可去除一切營運開支,才繳納稅款。雖然如此,我們年年進貢,還是不夠政府揮霍無度。
既然入不敷出,三級政府唯有發行債券填補不足,服務社會。投資者認購債券,著眼在債款償還之前,收取利息。發債越多,利息開銷越大。長期舊債未清新債又發,結局是債台高築,遺禍子孫。肥的是政府宫員與富商巨賈,瘦了的是普羅大眾及弱勢社群。貧富日益懸殊,社會日趨分裂,試問又怎樣保守公義、誠信與和諧等立國核心價值呢!
德國人有句諺語:「誰給我麪包吃,我就唱誰的歌」;華夏民間亦有「有錢是爹,有奶是娘,有勢是爺」的說法。國庫有的是取之不盡,用之無缺的錢糧,國債又用不著我們有生之年清付。讓這樣慷慨的政府帶領我們前進,真可謂一家便宜兩家著;不享受白不享受,得風流時且風流啊!
參與民主選舉從來都是花錢的投資,回報可大可小。有財有勢的可以坐飛機到全國宣傳親民造勢,印製大量宣傳物品,動員眾多助選人物機構,在報章雜誌等傳統媒體,電子社交圈子,以及網上平台,大力推銷自己…;故而,誰掌握最多資源,誰就可以稱孤道寡,指點江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