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理勇武‧原是一體


2019年11月24日區議會選舉結朿,洋紫荊一日之間變成黃色,非建制候選人進佔了離島區以外17區的主導地位。「和理非」不與「勇武派」割席之餘,還充分配合,取得豐碩的成果,為「光復香港,時代革命」奠下了基石。

97年東方明珠暗投以前,香港本來就有和平表達的自由和法制。因此,居民從來都是採用理性、和平的集會、遊行、示威提出訴求,並且反對使用暴力。2013年戴耀廷提倡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」,尋求「以法達義」,用公民抗命的方式,為香港爭取民主。「和平佔中」,公民抗命的集會和遊行雖則違法,但是仍然堅守和平的原則。

可是,在佔中運動關鍵時刻,卻出現了以年輕人為骨幹的「勇武派」,推出帶有武力的抗爭行動。於是,勇武派甫出娘胎,便給扣上使用「暴力」進行抗爭的帽子。然而,「武力」和「暴力」,根本上是兩回事。

自「雨傘運動」 以來 的5年,「勇武派」的成員,就這樣被定性為「暴徒」。許多「暴徒」還被拘捕、檢控、判刑,投進了牢獄,服「暴動」罪的刑期。事實擺在眼前,「和理非」也好不了多少。「佔中三子」的發起人戴耀廷從來沒有使用或者鼓吹過使用暴力,還不是給關進牢房,近日才給假釋了出來?陳健民可還得呆在獄中歡慶區選大捷!

甲骨文裡的「武」字是由「戈」和「止」構成的,戈是古代的一種兵器;下面是一隻腳(止)。會合兩字的意思,表示行軍、征伐,就是運用武力解決問題。《說文解字》在註釋「武」字時,引用楚莊王認為打仗的目的不是耀武揚威,而是為了停止干戈的解說。

神州大陸,錦繡山河,繼商湯伐夏桀以武力推翻皇朝的是武王伐紂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紂,最終滅商建周。所以,進行革命,必須動用「武力」,以期「撥亂反正」,與「暴力」本質上是「風、馬、牛不相及」!

遺憾的是「和理非」當中的「非」字,剛出現就給配上個「非暴力」的詮釋。於是,堂堂正正的義師,便長久被醜惡化成黨國特別行政區「黑警隊」及「速龍(製暴平亂)小隊」。是非顛倒,黑白混淆,香港地自然烏煙瘴氣!

一字之差,差天共地;和理勇武,原是一體;眾志成城,同舟共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