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才進寶


解放仔在香港小學4年級苦學了10個月英文,不但沒有對這門洋文發產生興趣,反而深痛惡絕,誓言往後這門課永遠不會取得合格以上5分的成績。殊不知,這種外文卻使他一生受用:增廣知識,放眼世界,進德修業,成家立業,以及擁抱普世價值。

暑假後升上5年級,放仔離開全日制的私立小學,轉到隣近住處的官立學校上午班繼續學習。兩年後參加了祇考中英數三科的升中公開試。,教育司處會按照參加考試的小學畢業生獲取的成績,分派他們到5年制英文、中文文法或工業中學,以及3年制的實用中學升讀。而所謂實用中學,實情是各行各業技工訓練的準備學校。

考過升中試後,尚餘近兩個月才放暑假。班主任兼國文課鐘老師,為我們推開了華夏文化寶庫大門的一線縫。她引領我們欣賞了唐代詩仙李白的〈靜夜思〉:牀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;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寫實詩人白居易在〈燕詩〉裡慨歎忤逆的小燕子:一旦羽翼成,引上庭樹枝;舉翅不回顧,隨風四散飛。詩人在〈烏夜啼〉對失去母親的慈鸦,則由衷讚美:慈烏失其母,啞啞吐哀音;晝夜不飛去,經年守故林;夜夜夜半啼,聞者為沾襟。並且借此嘲諷:昔有呉起者,母歿喪不臨;嗟哉司徒輩,其心不如禽。

鐘老師又要我們熟讀明代理學宗師王守仁教條示龍場四則:〈立志〉、〈勤學〉,〈改過〉與〈責善〉,作為學習及做人基石。從「志不立,天下無可成之事」,講到「責善,朋友之道。然須忠告而善道之,悉其忠愛,致其婉曲,使其聞之而可從,繹之而可改,有所感而無所怒,乃為善耳」!

放仔在澳門背熟了名叫〈九因歌〉的〈乘數表〉、簡單的珠算和心算。轉往香港接觸英文,也初步穩固了華文的基礎。60年後,香港就是因為中西文化薈萃,孕育出新生族群。上世紀末,新族群隨著明珠暗投,雖然飽受晚娘凌虐與摧殘,卻憑著靈動如水、創意無窮、堅強奮鬥,警醒了世人對竊據華夏錦繍河山、更痴心妄想宰制天下的邪魔的防備與剷除。

浴火重生的新族群,也因而成為尊崇普世價值的國度爭相羅致的瑰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