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根自植🐉盡力而為


1904年,近代中國作家魯迅,以美國退還庚子賠款官學生身分留學日本,就讀仙台醫學專門學校。他所以習醫的主要原因,是深感西醫對明治維新,提升國力,促進革新大有幫助。另外,學成歸國後,救治像他父親那樣中醫誤治病人的痛苦。

1906年,魯迅在醫專課堂上觀看老師播放的日俄戰爭的幻燈片,裏面有中國人給沙俄當坐探,被日軍逮捕以間諜罪槍斃砍頭,大量中國人圍觀。猛然醒悟「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,凡是愚弱的國民,即使體格如何健全,如何茁壯,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,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。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,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,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,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」。於是,毅然棄醫習文。

1918年魯迅在《新青年》雜誌發表中國現代白話小說始創作品《狂人日記》,之後陸續發表短篇小說,然後收編入《吶喊》和《徬徨》兩集,支援辛亥革命。夫子自道兩短篇小說集的主導思想:「我的取材,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,意思是在揭出病苦,引起療救的注意。」

《藥》就是他以1907年民主革命家秋瑾起義為背景的作品。小說描寫了革命義士犧牲流血,但是卻得不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。他們就義流出的鮮血,更被自私、迷信、無知的人做成「人血饅頭」去醫治癆病。末尾以墳頭比喻成闊人祝壽的饅頭,「路的左邊,都埋着死刑和瘐斃的人,右邊是窮人的叢塚。兩面都已埋到層層疊疊,宛然闊人家裏祝壽時的饅頭」。深刻地描述了社會革命和改革的失敗,諷刺了當時民眾的愚昧無知,迷信血饅頭可以治病,亦不了解革命的真意義,更藉機謀取私利。

今時今日受天下圍攻原產於中華大地共党囯的新疆「血汗棉花」,不過是歷史重演而已。「人血饅頭」和「血汗棉花」產地相同,互異之處則在於後者天下消費!在這個自由、民主、人權與獨裁、專制、奴役對決的關鍵時刻,人人是否挺身而岀,盡力而為?

禪宗神秀大師: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龍的傳人可曾參悟?!

堅持到底🖐盡力而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