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春秋‧列子·天瑞》記錄了個寓言:從前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,又有點神經質的人,他常會想到一些希奇古怪的問題,令人覺得莫名其妙。有一天,他吃過晚飯以后,拿了一把大蒲扇,坐在門前乘涼,並且自言自語:「假如有一天,天塌了下來,那該怎麼辦呢?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,將會活活地被壓死,這不就太冤枉了嗎?」
從此以後,他幾乎每天為這個憂慮發愁、煩惱。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,容顏憔悴,都很替他擔心。後來大家知道了他發愁的原因,便都跑來勸他說:「老兄啊!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?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?再說即使真的塌下來,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,想開點吧!」
這個寓言就是成語「杞人憂天」的本源,經常被引用來諷刺自擾的庸人,但也有人用來表達憂患意識。
如今環球首富與及創富天才愛龍馬克思‧Elon Musk也有個憂慮:人類研發創造的人工智能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終會有日反過來操控人類甚至於反人類嗎?這個憂患意識讓他做了許多事情,比如運送人上太空、研發通訊星鏈和計劃移民土星。
萬物之靈在地球僅僅是生活了不足萬年,便憑藉天賦智慧才能,天天邁步向前,創新發展,知道天是不會塌下來的,因為根本就沒有一個實體的天。我們更可以飛天遁地潛水,遨遊太空,來去自如。這是我們天天奮力進取,日積月累得來的酬償和獎賞!
《禮記‧大學》: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,在於使人棄舊圖新,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。修己立德,止於至善,成就「完人」。《孟子·吿子下》:春秋時,有一個曹國君王的後代,叫曹交。 他問孟子:「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人,有這樣的話嗎?」孟子回答道:「是的。」
堯、舜是備受讚頌的古代聖王。成聖,是儒家一直以來追求最完善的人生境界。孟子認為,從人的本心上來說,凡人與聖人沒有差別,就是一個「善」字。聖人因為能一直保持本心,所以成聖;凡人因為喪失了本心,所以只能是凡人。佛家禪宗認為,人人心中都有佛性,只要「明心見性」,都能成佛。
凡人與完人沒有差別,差別在於為與不為吧了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