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份獲得聘任的全職工作,其實是老本行,一個中學中國語文和歷史科教席。早在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,晚間便到九龍華仁書院公教大專同學會成人夜中學開始講這兩門課。不同的地方,就日間上課的地方在香港島,指導的是在學年齡的學生;夜間講習的地點在九龍,分享切磋的是因為幫補家計,錯過了接受中學教育機會,成長後利用工餘時間,努力充實自己的苦心人。
於是,在上學的日子裡,一日三餐都得就食四方。一覺醒來,吃個精簡化的「歐陸」式早餐,食物有切片麵包或牛角包,抹上奶油/果醬/蜂蜜。有時會加芝士、麵點、蛋捲等等,飲品是果汁、牛奶、茶或咖啡。去掉了肉,是因為希望吃得健康點。
午餐跟同事一起外出覓食,上隣近學校的餐館,吃得比較體面和豐富。當中有一家的羊肉做得非常好,大夥兒每星期都會去吃一兩頓,補充體力,有利講好下午的課。下課後,批攺一兩小時學生作業,然後乘搭渡海小輪前往九龍夜校繼續上課。晚餐絕不簡單,是那時尚未過門的妻子,在娘家晚飯前把預先留下的飯菜湯水送過來,陪我在回家的渡輪上享用的!
1972年6月8日,維多利亞港暴雨成災,釀成破紀錄156人死,117人傷的大災難。清潔香港運動全面推行,政府為發展新界推出丁屋政策,紅磡海底隧道通車。北望神州,大陸知識青年響應毛澤東呼召,展開上山下鄉運動。中美發表建交《聯合公報》,港幣隨即與英鎊脫勾,攺而與美圓相掛。
兩年之後,送晚飯的有情人畢了業,也在九龍尖沙咀香港世界救援會找到個社工的工作崗位,幫助滯留香港的越南船民申請國家收容。兩個人的共同願望是早日成家立室。但是父親亦早有「自立門戶子女須離巢別居」的規定,惟有增加兼職與收入,祈望夢想實現。
當時能夠擠出來的時間,祇剩下周末、周日和假日;未婚妻多一點,就是周一至周五的晚上。她的兼職自然是補習;自己呢?增添的是寫點報紙專欄,以及向教育司署和政府銓叙科,申請些中學會考跟公務員升級考試中文科試卷的評閱工作。
兼職與收入增加不過一年,天天上學的日校因為經營不善,在學年中結了業,而我們正準備向家長提出結婚的意願。「金錢非萬能,沒錢萬萬不能」,說的果然是個真確無訛的道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