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新/親民,在止於至善」,是排在四書五經第一位的《大學》的開端語,說的是大學的道理。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新民,在止於至善」。個人修業進德,由格物致知做起,通過誠意正心以修身,用於齊家治國,以致於平天下。顯現人人與生俱來光明的德性,進而推己及人,使人人都能去除世俗污染而得以自新;更精益求精,做到最完善的境地;保持不變之餘,還要天天求取進步。
故此,後面跟隨著「苟日新,又日新,日日新」的註腳。此外,又有「學海無涯,唯勤是岸」、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等說法。生而為人,進德修業是永續不休的追求。基本的要求是「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」;終極的目標,是宋代理學家張載,橫渠先生,提出的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」。
明代的文武百官,文官官服繡禽,武官官服繪獸;品級不同,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;比如文官一品繡仙鶴,二品繡錦雞,三品繡孔雀,武官一品、二品繪獅子,三品繪虎。當時“衣冠禽獸”一語是讚語。但是到了明朝中晚期,宦官專權,政治腐敗。文官武將欺壓百姓無惡不作,聲名狼藉,老百姓視之為匪盜瘟神,於是,“衣冠禽獸”變成貶詞,說官員失去「人格」,類於「禽獸」!
炎黃子孫古代的四大發明:造紙術、火藥、指南針及印刷術,享譽國際千百年;為人類改善生活,促進物質文明,作出了偉大的貢獻。加上千百年全人類的努力鑽研與發展,主要用於紀錄人事變遷,促進文教學術發展的造紙術,進步到光碟、資料儲存庫、雲端處理器。火藥嗎?研發到可以毀滅地球千百次的原子、核子、中子彈。指南針呢?進展到全球定位、宇宙導航系統了。印刷術更驚人,今時今日,攪到連生物都可以複製!
科技文明還會發展提高嗎?答案是顯而易見的。就以資訊科技的飛躍而言,真是可以說得上「山中方七日,世上已千年」。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這句老話,看著满街走的七八九十歲耆英,簡直是笑話。武器可防身保家衛國,亦能荼炭生靈摧毀地球;落在「非人」手上,是否可以心存僥倖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