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錦緣‧信守公義


加拿大聯邦的原居民是印第安人,開拓和締造的祖輩是主要來自西歐。十五世紀末,意大利探險家約翰·卡波特到達紐芬蘭,發現大西洋上聯群結隊的銀鱈魚將船團團圍住,從船弦邊隨便拋下個籃子,就可以撈上幾尾大魚。消息傳開,引來了大量歐洲漁民。為了處理漁獲,星羅棋佈的漁業基地便陸續在岸上建立起來。這些基地除了向歐洲源源不斷供應鱈魚及附帶製品外,還提供當地生產加工的各種皮毛,尤其是上流社會珍貴的海狸毛。漁業和皮毛貿易的豐厚利潤,使加拿大成為吸引歐洲移民的寶地。

1535年法國探險家積克‧卡地亞發現盛產皮毛的聖勞倫斯流域之後,法國皮毛商便馬上蜂擁而至。法國國王又頒賜殖民點建立者皮毛貿易特權,皮毛收購點便如雨後春筍般在該區建立,法國殖民更把這個地區稱為「新法蘭西」。大約同時,大英帝國也憑藉強大的海軍力量,加快在沿海地區建立不少皮毛收購點。

當時英法在加拿大的殖民雖然存在利益矛盾,但是法國在內陸、英國在沿海殖民的分佈格局,還可以使雙方相安無事。不過,1638至1715年間,法國在歐洲崛起,法王路易十四更加緊了海外帝國的重建。當時法國派軍隊鎮壓加拿大印第安人的易洛魁部族,任命新法蘭西總督,並向該地區投入鉅額資金,大量殖入移民。這些舉措與大英帝國在加拿大的利益發生了嚴重的衝突,終於觸發了1756年開始的英法七年戰爭。1763年戰爭結束,英國獲勝,「新法蘭西」變成大英帝國的魁北克,加拿大也成為了英屬統治時代。

英國統治者雖然想在魁北克地區推行同化法裔加拿大人政策,只是法裔移民在這裡經營了超過兩個世紀,在人口數量上佔有重大優勢,魁北克始終是法裔移民的天地。因此,英國政府在1774年頒布魁北克法案,規定了英國刑法和法國民法在魁北克並行的地位。然而,法裔和英裔加拿大人依舊嚴重對立,英國唯有在1791年將魁北克分為上下加拿大;上加拿大即今日的安大略省,下加拿大即如今的魁北克省,加拿大遂開始朝著多元文化的方向發展。

來自西歐意法英三國的開拓者和新移民,絕大部分是基督教信徒。由於信徒對聖經有不同的理解、詮釋、引申與及發揮,遂分成三大宗派:天主教、東正教、基督新教。教會之下又分成不同派別,但是「信、望、愛」始終是福音傳揚的核心,信眾顯現在日常生活的行為,則是救世主啟導的「行公義、好憐憫」。

賈是丁‧土佬多冧莊‧加拿大玩完


《國家郵報》新近披露的政府文件顯示,加拿大安全情報局(CSIS)局長維格諾(David Vigneault)明確指出,中共的間諜活動對加拿大構成「最關鍵、最確實」的挑戰。

維格諾在2018年春季向加拿大頂級大學管理人員發表演講,警告:中共當局的情報部門對學生、教師和大學官員進行「監督和/或脅迫」,以此施加他們的政治影響力。

去年秋天,維格諾在渥太華舉辦的國際網絡安全研討會上警告與會者,中國公司在全球建立5G網絡,正在引發「新的間諜和破壞風險」。

去年12月1日,加拿大按加美引渡條約的規定,逮捕了在美國被控欺詐等罪的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。中共當局馬上以「危害國家安全」為由扣押加拿大公民康明凱及斯帕沃,今年更停止進口數以10億美元計的加拿大油菜籽及肉類產品;又要求加拿大釋放孟晚舟。

華為2008年進入加拿大,在境內經營了10年網絡建設。本國四大電訉公司全是華為客戶,中小型電訊服務商亦通過四大公司網絡提供服務。使用電訊服務的加國公民,個人資料有否外泄是個小問題,有否因而受監控就是個大問題了!

孟晚舟被捕以前,華為主導加國5G網絡建設申請獲准機會更高唱入雲。土佬多主政的聯邦政府,可至今還未肯將華為建設5G申請拒諸門外。

回到今時今日,根據680加拿大聯邦總理土佬多週一(8月12日)在多倫多帕克戴爾(Parkdale)社區宣布,今年將再撥款2,570萬元,繼續資助安省法律援助機構(Legal Aid Ontario)提供的難民和移民服務。目的何在?

又據同日CBC報導,土佬多於當天在多倫多舉行的一個電視新聞發布會上說:「我們呼籲和平、秩序和對話……我們呼籲中國尊重和非常謹慎地對待在香港表達正當關切的人們。」及「我們非常關注香港的局勢。我們看到有必要緩和緊張局勢,我們需要看到地方當局傾聽中國公民提出的非常嚴重的關切問題。」

香港因為「反送中惡法」掀起舉世讚賞的「逆權抗爭運動」經已超越兩個月,總理至今才表示關注;關注的恐怕是30萬住在香港的加拿大公民,以及20萬紮根加拿大的港裔移民。

周三(8月14日),聯邦操守專員迪安(Mario Dion)發表報告指總理去年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,試圖影響前聯邦司法部長王州迪在魁省建築巨頭SNC-Lavalin事件中的決定,違反《利益衝突法》。

賈是丁‧土佬多究竟在為誰和做了些甚麼?

加港同心‧友愛和睦


去港移加近23年,感恩惜福之情與日俱增,淡化了無盡的鄉愁。為了盡快適應新生活,特意選了個還沒有華裔加人入住的社區,建立家園。左隣是個院種了棵櫻花的日本家庭,雪白的花開過後,便分享到鮮紅甜美的櫻桃,大快朵頤。右里是雙分別是英裔及法裔的夫婦,先生在區內公立學校教書,太太就留在家裡栽培一對兒女和料理家務。

後院隔著木欄柵的是個祖裔愛爾蘭的家庭,世代務農,栽種園藝也因而了得,還會得屋宇、庭園及器械保養維修工作。對戶是三代同堂的典型意大利家庭。爺爺黎明即起,灑掃庭除,十年如一。爺爺的隔壁,住的是個在銀行當按揭保險中介人的德國先生,跟他的韓裔夫人和兩顆掌上明珠。

第一個冬天是難過的。七月中才到埗,人生地不熟,又未通過駕照考試,天寒地凍,大雪紛飛的日子,子女分途上中小學便成了大問題。幸好教書先生仗義幫忙,自動請纓,把小女兒送上學去;大兒子麼,就讓他歷練歷練好了。門前的積雪,有許多時候在好隣居開動鏟雪機的時候,施以援手,給解決了。嚴寒的冬天,保持房子和一家人的溫暖也是必要的。房子需要的是暖氣,體溫靠的是食物。萬幸的是那時燃料的價錢不高,一公升無铅汽油賣售價在50仙以下。跟隨韓裔夫人到超巿買菜,然後回家煮食,吃的問題也就不難解決掉。

春耕假期過後,準備為去年夏天購下的舊房子進行維修粉飾,鄰居們多有提點,甚至動手幫忙。那年夏天周末的最主要節目,就是在區內逛車庫大平賣,獵取傢俬擺設及園藝器材用品。我們住的是建立經已20多年的舊社區,主要街道兩旁,甚至家家戶戶,都有大樹遮蔭。

老大了的家庭,孩子們都長大離巢,自立門戶。兩老無意也無力繼續守住偌大的庭園,紛紛遷往較為細小的平房、鎮屋、公寓甚或老人院去。房子裡古舊手工製作的大小傢俬器皿裝飾擺設,便都在周末就地出讓。家裡進門的連檯鏡櫃,家庭室的轉盤唱機和五幅油畫,以及主寢室的全套彫花帝皇睡床連梳妝檯、鏡櫃、牀頭櫃一雙及衣櫃,是最稱心滿意的超級大平賣戰利品;隨著歲月的流轉,都經已成為可以送往拍賣所供人競投的古董了!

加港同心‧走出黑暗


九七年的暑假,壹家四口在繁花競秀的萬錦巿安居立戶。我們是在最東端一個友好和睦的社區建立家園的首戶華裔移民。左隣係日裔加人,後院栽種了兩株櫻花,夏天送來吃不完的櫻桃;右里是以足球聞名世界的德裔立鎮移民。隔著籬笆的後院是個世代以務農為生的意大利後代。先祖在初來時開了個農場,甚麼東西都會得興築維修保養。

落地還未满月,就買了這間兩層高的獨立屋,一住便是廿二年。這是萬錦的原始社區,走路到博物館祇要45分鐘。要到萬錦道的正街,行程也祇是20分鐘。區內有公私立幼稚園、小學和中學,以英法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俱全,是個典型的楓葉國社區。

房子建成經已20年,門前的路亦成長為林蔭道,兩旁整齊地排列著高齡大樹。清晨傍晚時分,雀鳥的歌唱與呢喃,清醒混沌的心靈。背後是第九街,還是田野連綿,芳草遍地。那個年頭,整個萬錦選區僅有63,000多人。上班上學的日子,早上九時至下午三時,在門前坐上一個小時,也不會見到幾個路人走過。

安頓下來,便聯絡同窗好友,希望瞭解風土民情。我們這些遲來的新移民,有幸得著先來者的庇蔭。香港中文大學安省校友聯會,名列通訊錄的同窗,數目早已超越600!不過,馬上聚舊的還是中學時代,為攻入大學,聚在一起苦讀三年的少年遊。俩口子在台灣大學畢業後,便遠走加國立業興家;他們不斷寫信勸導我們遷地為良。

第一個忠告是識人比識字更為重要。這是個多元種族及文化匯聚的國度,鄉里情誼緊緊地連結來自不同地域國家的人。以英法意德為首的西歐裔人,傳統上被尊為主流社會,其次是北美洲加美裔人,再次是來自全球各地的人,被視為三等公民。原住民就不知道是積極優待,還是積極歧視,地主變作客人!

聯邦省巿三級議會由主流社會主導,國會山莊、政府機關、本土及跨國商業機構亦然。華裔加人大多開超巿酒樓餐館茶室洗衣房,印裔多從是電子及傳訊科技業務,韓裔專攻通宵營業的便利店與加油站,非拉裔多數充當房屋基建工人。祇要有鄉里提攜,在這長期人手不足的聯邦,尋求溫飽易如反掌。

加拿大 《移民彙編》預計,駐中國簽證中心 將在今年收到超過90萬份申請;
2020年將收到超過110萬份申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