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智


每個月總會有一兩回和交往半世紀的校友手談,朝九晚五。雖然說是手談,實在是天南地北,上下古今,無所不及。最近一回,話題是「網紅」。所謂網紅,指的是Youtuber、Instagramer、粉絲頁或直播主等等。他們都是在網路上擁有自己平台與粉絲群的「自媒體」。

第一位被提及的是個隣家的小女孩。朋友的小兒子和她上同一所小學。朋友偶然會接送小女孩上學。她在小學及初級中學畢業的時候,由於學業成績普通,故此中學和大學都是在一般水平以下的學校完成。大學畢業後,找到份祇僅夠個人花費的工作。一年之後,母親陪她到銀行開個戶口存錢。櫃檯問她要存入多少,她拿出張20萬加幣的公司支票。那是她把每個月40小時直播打機的版權,賣給一個直播網站的收入。

中國大陸流行網上直播,不少平台讓機迷直播打機。近年人氣最高美女主播兼前電競選手韓懿莹(miss),今年和「虎牙直播」簽約,祇在這網站內直播打機。市場盛傳是天價簽費,連帶其他收入,miss年收入是6000萬元人民幣,訂閱她的頻度的人數超過260萬。

第二位上場的是在台灣成長的女歌手。這位網紅歌首是語言天才,母語當然是頂呱呱,英語、閩南話、粵語客家話也是一點不含糊。加上樣子清新秀美,天生一副好嗓子,打扮衣飾時尚。每輯在閨房自行錄製,放上You Tube的影帶,吸引追看的粉絲總在2、3拾萬以上。首次收看她用台灣話唱《愛拼才會贏》就驚為天人,拜倒石榴裙下。

壓軸的是位鬚髮銀霜、關懷家國的儒學經典導師。這位港式粵語講得字正腔圓的網上導師,每逢周二,都會在香港個人古式古香的書齋,直播個長達近弍小時的節目。背景是親筆鈔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,坐在前面的是位西裝筆挺,聲情並茂,口若懸河的讀書人。前一個小時,談論的是家事國事天下事;後來的近一小時,是結合新聞時事,解說《易經》和導讀《論語》。可惜的是,鐵杆的觀眾,祇不過兩三千人。幸好,有心人開辦的華夏經典學習班,通告一出,學額就立即被填满!

上岸


加拿大和香港非常相似的地方,就是除原住民或原居民外,公民都是殖民、移民與難民。

最早在楓葉國殖民與移民的是法國和英國;開拓獅子山下、維多利亞港兩畔成為殖民地的是英國。

每當中國大陸發生嚴重天災人禍的時候,大批難民便越過邊界,湧入香港。大陸赤化以後,黨國以「家庭團聚」為借口,積極殖民入港。

兩地土著,今時今日,淪為絕對少數,承傳的祖裔文化,亦面臨滅絕的危險!

父親是在共黨領袖,站在北京紫禁城城頭,聲稱:「中國人民站起來了!」的時候,乘坐內河船逃亡葡萄牙殖民地澳門去的。

父親是個生意人,經營參茸、藥材、海味與中西成藥批發及零售,置有兩棟三層相連的唐樓。店面是開在其中一楝的地鋪,祖孫三代則聚居上面的兩層。

那天父親收到一位給新中國人民服務的好友緊急通知:有人舉報他是剝削貧下工農,家財萬貫的臭老九、大商家、大地主。可憐父親這個遺腹子是廣州土生土長的本地人,順德家鄉回不了幾趟。

我也是在父親逃亡那年那月,在家裡由執媽接生的。9年後在澳門唸完小學三年級的暑假,父親帶了我到英國殖民地香港。

1997年,明珠暗投的7月,舉家遷地為良,卜居萬錦巿。50年後,才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士嘉堡政府大樓宣誓效忠,取得公民身分,成為加拿大人。

父子兩人,同具難民、殖民與移民的身分。「三民」的分別,在於難民與殖民「身不由己」,移民「自主命運」!「三民」無異的是「同是天涯淪落人」,遭遇背井離鄉的命運!

近月聚居萬錦巿的華人,由兩位準備競選巿議員的華裔加人,組織聚眾在巿政府前示威,反對巿長與總理談論安置庇蔭難民。

「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」(One for all, all for one)。上了岸,亁了身,得到了身分,安居樂業的一群;走出來維權示威,反對安置庇護身陷水深多火熱的人。難道他們都不是人?

娘親


1997年7月1日零時,親娘把生育撫養提攜156年,珍同拱璧,名揚國際,在維多利亞港兩畔、獅子山下成長放光的掌上明珠,託付他人。21年後,暗投的明珠,不堪連年琢伐,光華褪減,勢將沒頂,煙消雲散,了無痕跡。

晚娘處心積慮,在極其短暫的一個歷史時段,便把母親給她奠基的普世價值:平等、人權、自由、民主、信仰,與及優良教養,剷除個七零八落。通行超個半世紀的母語(Mother Tongue),漢英兩文、漢英粵三語合成的港式粵語(Hongkonglish),亦慘遭低貶為方言俚語,強行攺用普通話(Pǔtōnghuà)。香港開埠以來,一直書寫的正體漢字,亦快將為傷殘漢字而成的殘體取代。50年後,本地人就真的會變成「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」了。

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,「衣來伸手,飯來張口」,習以為常,一廂情願的以為好日子不會有盡頭。誰又會料到,15年後,便要擔憂日子難過。母親留給她美好的一切,加上她努力打拚成就的所有,全都變了個樣兒,更可憐的是不知道怎樣繼續向前走!母親留給她的財富,在官商鄉黑聯手、苛捐濫索之下,還捱得過幾個秋?

春秋時代,越國為吳國所滅。勾踐淪為臣虜,卧薪嘗膽,積「十年生聚,十年教訓」,然後洗雪前恥,成功復國。21年的風狂雨暴,洋紫荊憔悴枯黃,得盼初生之犢,力挽狂瀾,救親娘於水火。這眾志壹心,並肩前行,水裡水去,火裡火去的一群,誓要浴火重生!感謝天恩,他們可不是孤軍奮戰的壹群,他們有著不變初心的前輩,與及遷地為良,心繫親娘,遍布環球各洲的同胞,支援艱苦奮鬥。

香港人,匡港盟:「千斤擔子兩肩挑,趁青春,結伴向前行」,綿延炎黃子孫、華夏文化,光照大千天下!

 

苦海慈航


底線

立夏以來,太陽增加了威力,氣溫猛然躍升,六月底一個星期,日間最高溫度,徘徊於攝氏29至35度;加上濕度效應,高溫直迫40大關,還持續至七月中。陽光充沛之極,雨水雖然跟不上,但也可以說是豐盈,有時大雨夾雜著雷暴,低窪地方甚至出現水浸。前後院的花草樹木,爭先恐後呈現旺盛的生機。

祇要有一丁點的縫隙和泥土,就會長出野草;順風而行的蒲公英,無遠弗屆,無處不在。拔除雜草野花的時候,螞蟻雄師在列隊挺進,攻城略地。翻鬆泥土,紫紅色的蚯蚓原來早就拔刀相助。松鼠到處尋找儲粮,野兔在菜田覓食。蝴蝶蜜蜂在花間穿梭往返,燕子在簷間築巢育雛…。誰都在為爭取生存的空間和維持生命而奮鬥。

人世間的爭鬥亦如此,祇是爭端並不是這樣基本和單純。所謂「飽暖思滛慾」,爭端也就多種多樣了。弟妹會不满老得穿著兄姐用過的衣物,兄姐卻嫉妒父母對弟妹的偏愛。隣家會因為您家的宅門比較高大,而感到不快,卻不知道您正在羨慕他家有個精緻的蘇州庭院。同鄕兩條村因為爭奪水源連年械鬥;國家可以因為所處地理位置不佳,以「爭取生存空間」為理由,向他國家進行侵略;地球人往太空甚致外太空探索,又是否祇為满足好奇心?

佛陀是太子儲君,人世間貪求的榮華富貴,與生俱來;卻把所得完全捨掉,出家尋求佛法,普渡眾生。捨得,有捨就有得,世尊了悟捨棄那些充滿貪慾和癡心妄想的東西,決定了那些都不是好東西。追求「名利雙收」,不過是為自己扣上枷鎖。要是不肯捨棄,就很容易造業。「萬般帶不走,唯有業隨身」,「因果循環,報應不爽」,沒頂於苦海之中!

大成至聖萬世師表的理想人世間是「大同世界」,以仁愛作為做人與治國的根本;退而思其次的是「小康局面」,以禮義作為做人和治國的準則。信奉上帝的人,就以「行公義,好憐憫」作為贖罪的指路明燈了。

 

富有


美中商戰水面上呈現的是逐利之爭。華盛頓振振有辭的是解決國際不公平貿易,捍衛國家利益,以及高科技知識產權。水底下的戰略目標,實在是角逐環球政經的領導地位。過慮的是,兩國是否會由商戰演變成戰爭?更有杞人憂天的,甚至擔心爆發世界大戰。

第一回合還沒有打完,對戰雙方實力的懸殊,明眼人看得清楚明白。兩方當然也四出拉攏盟友,大散金錢,博取支持。一方是主導與聯結「一帶一路」的塔吉克、哈薩克、巴基斯坦等「沿線六十五個國家」,結果是泥牛入海,杳不知蹤。

另方則成功拉攏歐盟,以成立「跨大西洋歐美零關稅自貿區」為主軸,將信用破產、巧取豪奪的對手,摒棄於環球公平交易的門外,且已現聯盟雛型。美國更隨即宣佈考慮將二仟億美元中國產品關稅,一律由百分之十,加徵至百分之二十五。加徵關稅的目的,原來是為了實現零關稅!

黨富民貧,窮得祇剩下錢的黨國政府,唯一有效的應對辦法,就是讓幣值大幅低貶。人民幣自四月以來,至今經已貶值百份之八。長此下去,大陸資產亦將大幅傾瀉,生產成本升勢不止。獨裁威權政府,治下靠的是棒子與饅頭。「無糧不聚兵」、「資金外逃」、「入不敷支」,擔心的該是安內,而不是攘外了。

平常一個人,身心健康,精神愉快是個1。身外之物,名枷利鎖,全都是個0。前面缺了個1,後面多少個0,結果都是個零。家庭、社群、國家也不會例外。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,何能維持永久!三十年來主要靠向歐洲及美國輸出產品富起來的,一下子失去了買家。是不是可以依靠廣州北京那幾萬非洲黑人游民,批發贗品次貨,加上香港重慶大廈南亞裔族群接貨回到尼日利亞和索馬里等大傾銷,彌補這樣巨大的損失?

華夏傳統智慧,「欲先取之,必先予之」,說的就是這個策略。財富和人才,分別在於金銀貝帛與良知性靈。富有是在心中還是外物?

滄海月明珠有淚


滄海月明珠有淚**

*梁鳳儀(1949年1月17日-),香港企業家,勤+緣媒體|勤+緣媒體服務公司創辦人,長篇小說作家。小說多數以香港風雲變幻的商界為背景,鼓勵女性自立奮鬥,並將財經和經營管理知識融於其中。在1998年,她已出版了100部文學作品,在中國大陸非常流行。 不過她自認:「我其實是個商人。」

梁鳳儀先後有兩段婚姻,髮夫為香港粵音專家何文匯,繼夫為香港立法會議員黃宜弘。她於全國政協十一屆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獲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。

**唐 ‧ 李商隱 ‧ 錦瑟

錦瑟無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華年;
莊生曉夢迷蝴蝶,望帝春心託杜鵑。
滄海月明珠有淚,藍田日暖玉生煙;
此情可待成追憶?只是當時已惘然。

***中大校友會聯會製作演出舞台劇《摯愛》 (My Love)

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製作演出的《摯愛》(My Love) 舞台劇將作環球巡迴演出,包括香港、溫哥華、北京、深圳和倫敦。台前演員與幕後工作人員均為「中大人」,身處世界各地,時刻不忘回饋母校,眾志成城籌備演出,全力為母校籌款,同時彰顯香港中文大學為一所具有文化特色的國際高等學府,並表揚「中大人」的凝聚力及歸屬感。舞台劇的全部經費(包括環球巡迴演出費用)已蒙贊助,全部收入將撥入中大作為弘揚中華文藝等之教育經費。

節目簡介

故事女主角南全碧是財經界鉅子,聰明漂亮,外表狠絕,但內心善良。一場股壇巨變暴露了人性的軟弱和貪婪,令她由擁有幸福愛情與美好事業,變成家破人亡,痛不欲生。經多年的奮鬥,她重新站起來,變成了全球商政界鉅子,她如何在再逢另一場金融大風暴時審決和處理前半生的情仇恩怨?人生如棋局局新,結果令人意想不到。《摯愛》以中大為背景,講述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及幾經風浪的香港金融故事,歷盡波折的人生正是香港及「中大人」永不言倦的奮鬥精神。

[演出時間為2小時,粵語演出,設中英文雙語字幕。]

****享負盛名的中大人參與製作

◎教育及銀行界翹楚林李翹如博士 – 監督委員會主席
◎香港戲劇泰斗鍾景輝博士 – 演員遴選委員會主席
◎校董、校友梁鳳儀博士 – 總策劃/原創編劇
◎著名話劇出品人陳健彬先生 – 監製
◎名導演冼杞然先生 – 總導演
◎校董、著名戲劇家殷巧兒女士 – 台詞指導
◎國學大師何文匯教授 – 作曲作詞
◎本地年青作曲家黃學揚先生 – 音樂設計及統籌
◎劇場導演方祺端先生 – 執行導演
◎著名傳播人葉潔馨女士 – 全球宣傳
◎著名廣告人潘啟迪先生 – 全球宣傳刊物
◎資深戲劇人沙華興女士 – 溫哥華執行監製
◎年青舞台藝術家李衛民先生 – 佈景及燈光設計
◎卑詩省校友會副會長黎尚勇先生 – 溫哥華籌備委員會主席

@香港站三場演出 –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

8月31日首演嘉賓場(門票不作公開發售),中大主管人員包括校董會主席、四屆校長、副校長、院長等將同台演出(只此一場),校長段崇智教授及前任校長沈祖堯教授更會領唱主題曲。

9月1日及9月2日公開場之門票由7月10日(二)起於城市售票網售票處及網站公開發售,票價及折扣優惠如下,詳情見此連結。

滄海月明珠有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