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 加港連心💞走出黑暗

活在當下🤝千里之行


感恩上主讓武漢肺炎病毒,多番變異後成為神速傳播的愛滅共‧OMICORN。讓我們知道可以跟病毒共存,跟弘揚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啟示的「與病為友」天衣無縫。天人合一,慈悲為懷,仁勇無敵,如水之就下,沛然誰能禦之?

中共病毒橫行不過兩年,便變成另一種我們熟識的傷風感冒。文明先進的國度紛紛撤消了瘟疫的關防禁令,好讓大家回復正常生活。老理也可以復出參加社交聚會,聯絡手足,共襄義舉。2022年3月13日,出席了兩場合共6小時,約400人的公開聚會。袁弓夷‧Elmer Yuen和龔小夏‧Sasha Gong不辭千里從美國和溫哥華驅車前來多倫多,向香港手足推介袁爸爸構想宣傳的香港議會。

1997年6月30日,大英帝國將掌上明珠拱手讓人。明珠暗投24年,化為烏有。香港島是在中英鴉片/商務戰爭後,末代皇朝遵守《南京條約》割讓給英國成為殖民地的。當時英國全權代表砵甸乍於1842年10月27日在香港發出告示,指「香港乃不抽,准各國貿易,並尊重華人習慣。」

1841年,英國為全香港島進行人口統計,島上僅有村民約1400人,散居於20多個村落,是最早期的香港原居民。1842年至1898年,大清先後三次割讓新安縣城城外50公里的香港島、九龍半島及租借新界給英國。但是,如今居住在租借新界的,卻居然有人自稱為香港原住民。

純良、樸實、勤勞、儉約的香港人,飽受中西文化的薰陶浸潤,艱辛奮進156年,成為光耀全球的東方明珠,孕育出靈動如水,鬥志如虹的香港人。維多利亞港雖然今非昔比,淪為中共治下特區,備受蹂躪摧殘。然而,散居天下的香港蘭花‧Hong Kong Orchids,心懷故土,當然謀求光復。

求人不如求己,自助然後天助。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;地勢坤,君子以厚得載物。」「知而不行,等於未知。」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」揭竿而起,一呼百應,群策群力,眾志成城,又何愁大事難成?

Elmer Yuen‧Sasha Gong
特色

活在當下‧口說好話


明朝立國一百幾年後廣東出咗第一個狀元,佢出身貧寒但幾有文才,係個神童,有「鬼才倫文敘」之稱。佢最經典嘅作品《百鳥歸巢》係佢十三歲嗰年有次鄉紳請佢幫蘇東坡真跡名畫「百鳥歸巢圖」題詩寫嘅:天生一隻又一隻;三四五六七八隻。鳳凰何少鳥何多;啄盡人間千萬石!

詩中頭兩句 1 + 1 + 3 x 4 + 5 x 6 + 7 x 8 = 100 呼應題《百鳥歸巢》。倫文敘仲解釋:「百鳥歸巢圖,巢、朝字同音,詩意是說,忠良賢士不多,奸佞當朝,搜括民脂民膏,以致民不聊生。」

佢嘅古仔同啲詩(包括鹹詩)寫咗響一本叫《倫文叙全集》嘅民間傳奇。黃大仙靈簽第75簽下下簽亦搵倫文叙做主角。籤文:婚姻豈可厭家貧,文叙夫妻兩拆分;一旦首登龍虎榜,戲妻樓墜自亡身。點解佢會「戲妻樓墜自亡身」?祇為引用咗兩句不能登大雅之堂嘅詩句:一雙玉臂千人枕,半點朱唇萬客嘗。

嗰首出處同作者都不詳嘅詩有唔同版本。《高涼村婦盼郎歸情歌》:二八雞婆巧梳妝,洞房夜夜換新郎。一雙玉臂千人枕,半點朱唇萬客嘗。還有一說是出於《仙劍》遊戲中的詩作。詩很寫實,寫出了一個家庭婦女對於丈夫外面尋花問柳時悲痛與複雜的心情。即使丈夫岀了軌,婦人還是「一生悲歡恨怨間,勸郎戒嫖把家還;一覺揚州夢應醒,為妻待郎情無限。」原諒了他。「一雙玉臂千人枕,半點珠唇萬客嘗」又寫出了妓女辛酸無奈的迎送生涯。

民間相傳文曲星有五位值日功曹守護,逢凶化吉,履險如夷。倫文敘就係唔積口德,天帝就收回值日功曹,改由閻王派兩隻小鬼為佢持燈照路,還折咗壽,得年46後再世輪廻。《元‧ 鄭廷玉‧楚昭公第一折》:哎!抵多少惡語傷人六月寒。《元‧王實甫‧西廂記‧第三本‧第二折》:別人行甜言蜜語三冬暖,我根前惡語傷人六月寒。

食齋不如講正話,善哉!

特色 保加建港🐉千載良機

保加建港🌸千載良機


蘇俄沙皇普京在中共習帝全力支撐之下,傾盡全力侵入烏克蘭,企圖兼併。如意算盤挾雷霆萬鈞之勢閃電拿下獵物。人算不如天算,戰幔掀開以後,烏克蘭統總披上戰袍,開往前線誓師反抗,全民響應。

普世保守道德倫理、信仰自由國家民眾,齊聲譴責,群起制裁。出錢出力之餘,甚至有行公義、好憐憫的志士,自動請纓,組建志願軍,加入戰鬥。

三個星期下來,侵略者剩下個騎虎難下的難兄難弟。光動口,不動手,甚至於為了面子問題,向被侵略者提供人道救援。天人合一,自助天祐。從來都在2月底灑落的、冬天臨終的瑞雪,竟然延後了10天,才在烏克蘭首府基輔著地。綿延60多公里的蘇俄坦克和裝甲車,頓時變作冰箱。冰箱裡的萬物之靈,自然會遵循上天旨意,順心而為了。

第一枚導彈落地便炸開了環球傳媒,各盡所能,各取所需。政府作大外宣、政客撈選票、軍警取特權、商賈謀利益…。祇要1部電腦1具手機,就可以成就個獨立自主的傳媒,散播隨心所慾的信息。隨身帶備了的萬能機,最多被使用的當然是提款功能了。

想要得到比較確切的信息還是可以的,就是甚麼都看。問題祇是您有幾多精力和時間,外加聆聽、閱讀、理解、綜合、分析的能力。眼前一個好例子,入侵軍隊的兵丁,是否知道自己在做甚麼?反過來說,我們須問保家衛國的軍民和仁人志士同樣的問題嗎?

最為驚嚇的宣傳,是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打了。帝國威權狂人不達目的,不會罷休。現代沙皇連戰失利,惱羞成怒,揚言動用核武器和生化武器,進行無底線、無差別攻擊。這場現代多元化的世界大戰昂然進入第4周了。多元化戰爭不光是動用導彈飛機坦克大砲槍支,還利用資訊。不僅僅是網路戰爭,還有宣傳,虛假信息,錯誤資訊,甚至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,將人間分裂。‎

現代多元化戰爭的進程:破壞和平穩定,發動地方戰爭,觸發世界大戰。老李可以肯定的是不會動用核武器。誰都知道,儲存在地球上的核彈數量,足以把地球炸掉千百次。稱孤道寡的獨夫才是天下間最貪生怕死的懦夫。

與其浮沉於真假難分的資訊汪洋大海,何如自植靈根耕耘心田?

熊貓的利爪
拔刀相助
引狼入室
袁龔政經評論

特色

活在當下🤝和平共存


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典禮,是以3,000名手中拿着竹簡,象徵孔夫子弟子的漢代儒生進入鳥巢場館。朗誦《論語·顏淵》的「四海之內,皆兄弟也」,歡迎全球運動員的到來,與共表揚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揭幕的。

書卷同時化為書簡,由897塊字模組成活字印刷方形字盤在書簡中央緩緩升起,代表漢字的別稱「方塊字」。文塊多次作波浪、漣漪及金字塔狀的躍動後組成以金文小篆楷書的「和」字,表現了中國漢字的演化過程、印刷術,也表達了夫子「以和為貴」的人文觀念,與奧運傳遞和平的同樣信息。方塊字繼續以線條的形式呈現萬里長城,然後漸漸傾瀉而下,出現一片以桃花為主體的花海,體現印刷使得知識傳遞更為流暢與5,000年儒家文化的薰陶及傳揚。

《論語·學而》:「禮之用,和為貴」。開幕典禮,是中國共產黨組成100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72年,對錦繡中華優秀儒家文化最崇高的禮讚!

佛典《無量壽經》:「佛所游履,國邑丘聚,靡不蒙化。天下和順,日月清明,風雨以時,災厲不起。國豐民安,兵戈無用,崇德興仁,務修禮讓。」說的是,佛所到之處,就成為「和」的處所—和平、和諧、和順、和樂、和敬……。

學佛的人,只要願生西方,一向專念,就會有了佛的生命;當下就會和順而不暴烈,和謙而不驕傲,和諧而不動亂,和睦而不爭鬥,和樂而不苦惱;所有的煩熱苦惱、緊張壓力,通通會通過「南無阿彌陀佛」這條管道,釋向廣大的淨土空間。在佛光的普照之下,黯淡愁雲轉為彩雲祥瑞,莊嚴無盡虛空!

《老子·道經·第八章》: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」講的是,至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樣;水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。老子更留下人生處世的三大智慧:謹言:「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」、慎行:「美言可以巿尊,美行可以加人」、不爭:「天之道,不爭而善勝。」總而言之,謙沖自牧。忍一時,風平浪淨;退一步,海闊天空。」

天下為公,世界大同才是我們的共同願望?!

Protesters gather on Parliament hill as trucks continue to block the downtown core in protest of COVID-19 restrictions, in Ottawa, Saturday, Feb. 5, 2022. THE CANADIAN PRESS/Adrian Wyld
心聲傳情
特色

活在當下🐉處世無畏


衷心感謝加拿大貨櫃車工人,冒著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危險,毅然暫別家園,走上守護自由之路。向奮戰不懈,拋頭顱灑熱血,誓不甘休,保家衛國的烏克蘭勇士致敬。他們激起了人世間反對威權管治與擴張,共產主義荼毒及虐殺的浪潮。

自由民主國家幾拾年來的綏靖外交,如同釀成二次世界大戰的姑息政策,終招今日大禍。口惠而實不至的警告扺制,甚至實質上的政治經濟制裁,何如以戰止戰的光明正大?能戰然後能守,能守然後能和;得民心得天下,得天下得太平。

《論語‧憲問》:「君子道者三,我無能焉:仁者不憂,智者不惑,勇者不懼。」又:『好學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恥近乎勇。』」人類活動離不開「知」與「行」,而「知」與「行」的本源,全然受著人類心性的支配。

《 中庸·第一章 》 :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。」上天賜予人的氣質叫做性,依照本性去待人處事叫做道。性是「天命」的,也可說是天賦的,是人類與生俱來,生生不已的動能。其一是仁性,是人類上貫於精神性天道的成己力量;另一是知性,是人類上通於物質性天道的成物潛能。前者係行(誠)的根本,係知(明)的實踐;後者是(明)的泉源,(誠)的依據。天人合一,知行合一。

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魚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魚而取熊掌者也。生,亦我所欲也;義,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《宋‧文天祥‧過零丁洋》:「人生自古誰無死, 留取丹心照汗青。」千載傳頌,深植人心。

宋明心性之學的集大成者,提倡「致良知」和「知行合一」的王陽明先生:「聖學只一個功夫,知行不可分作兩事。」「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"。」先生肯定認識和實踐不可分離。 祇有在實踐中透徹瞭解所學的知識,然後在學習的過程中用實踐來檢驗才是真正的「知行合一。」「知行合一」的根基的是「誠」,要「誠意正心」。心裡想的,要做的就是去做的,而不是為了私利和慾望而想要去做的。這是陽明先終極的盼望和要求。

今時今日,光是「誠意正心」可以嗎?還得添上「殺身成仁」的「勇」嗎?

和平共存